領導干部主政一方:光有權不行,還必須懂得立威和應變
| 招商動態 |2016-11-29
按:古人講“郡縣治,天下安”,今天仍然如此。我國有二千八百多個縣市區旗,縣域治理最大的特點是既“接天線”又“接地氣”?;A不牢,地動山搖。縣一級工作做好了,黨和國家全局工作就有了堅實基礎。因此,做一個縣委書記、縣長,擔任縣里的領導,是非常光榮、非常有意義的,也是非常不簡單、非??简灡绢I的。
——摘自習近平總書記2014年3月18日在河南省蘭考縣委常委擴大會議上的講話,《做焦裕祿式的縣委書記》,中央文獻出版社
一位縣委書記眼中的官場
每天早上六點半起床,八點半到崗,每周至少有兩天看文件到晚上八九點,三四天出去應酬。接待領導,會見客商,拉關系,建人脈,每周可以在家安心吃晚飯的時間不足三天。
做了八年半縣(市)委書記的李克軍,形容這種工作狀態是“白加黑,五加二”。他對《中國新聞周刊》說,做縣委書記期間,感受最深的是壓力大,責任重,“哪個方面出了亂子,都不好向上級和百姓交待?!?/p>
1996年3月,李克軍開始在黑龍江省哈爾濱市延壽縣擔任縣委書記。2002年,調任阿城市(縣級市)市委書記。2004年,他進入黑龍江省委巡視組成為一名巡視專員,直到2011年7月退休。
退休后的李克軍似乎有些“另類”,他不像別的老干部每天釣魚、練書法、樂樂呵呵地在家養老。他要繼續做一件在他的子女看來冒風險的事兒:寫一本書,記錄下縣委書記這個群體的真實狀態。他們的理想與欲望、尷尬與無奈,在現實面前發自人性的選擇以及對自己的拷問。
李克軍坦承,縣委書記也是普普通通的人,既不是天使,也不是魔鬼,而他想做的不過是在這本書里說說真話。
2008年到2012年,他創作完成《縣委書記們的主政謀略》。全書共收集近110多位縣委書記的真實故事,其中20多位是李克軍親自走訪,剩余的則源自新聞報道、資料搜集或可靠信源。
通過這些真實案例,李克軍生動地勾勒出了中國基層縣域的官場生態,詳細地闡述了縣委書記的行為準則和為官之道,以及其背后深層的邏輯。
一、縣委書記掌握著最為關鍵的用人權
“家有千口,主事一人。”今年66歲的李克軍在縣鄉跟老百姓打交道久了,更喜歡用一些俗語對《中國新聞周刊》解釋基層的權力運作。
他坦率地指出,縣委書記是縣級政權的核心人物,在公務員職級序列中雖然僅僅屬于處級干部。但作為黨和國家各項決策運行的“終點站”,縣委書記的權力很大。
首先,縣委書記掌握著實際的用人權。雖然按照《黨政領導干部選拔任用工作條例》,從形式上看,現在的縣委書記對干部選拔任用僅有三項無足輕重的權力。
一是對組織部門的具體方案具有審查和是否上會討論的決定權;二是具有和其他縣級領導干部同樣的測評、推薦權;三是在常委會上,對已經通過諸多程序確定的擬任免人員,具有和其他常委同樣的任免投票權。
但實際上,縣委書記可以對干部選任工作進行程度不同的把控,比如決定什么時間動手調整干部,或向分管干部工作的副書記或組織部長以商量的口氣,提出比較具體的意見。
李克軍指出,只要縣委書記通過各種渠道委婉地表達出自己的意圖,很少有人會說不。
李克軍任縣委書記期間,他們提名縣里的一個干部做副縣長,上級領導機關卻沒有同意,李克軍于是親自給該領導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