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似尋常最奇崛 大力開發我市旅游資源初探
| 招商動態 |2016-05-17
我市位于山西省西部,因呂梁山縱貫全境而得名。呂梁是華夏先民在舊石器時代中晚期就最早開拓的區域之一,悠久的歷史為這塊山川秀美的土地留下了豐富多彩的文物古跡、光輝燦爛的黃土文化和無數名垂青史的仁人志士的足跡。
發展旅游業的優勢
呂梁歷史悠久,資源豐富。歷史悠久的玄中寺每年都有大量來自世界各地的佛教徒前來尋根膜拜。唐代詩人杜牧的一首《清明》使杏花村名揚天下,而作為汾酒故鄉的杏花村就位于汾陽市境內,1400多年的歷史在這里積淀下了深厚的酒文化,堪稱中華一絕。黃河流經該地200公里,兩岸大山連綿,高陡挺拔,峽谷曲折繚繞,跌宕處氣勢磅礴,頗為壯觀,沿岸文物古跡眾多,形成了以磧口為中心的晉陜峽谷名勝區。旅游圣地卦山、武則天廟、太符觀、安國寺等其它旅游資源、文化遺址、古墓葬、古建筑、石刻、石窟寺等遺址眾多。呂梁還是全國著名的革命老區:晉綏解放烈士陵園、劉胡蘭紀念館、“四·八”烈士紀念館、“四·八”烈士遇難處、賀龍中學、劉志丹將軍殉難處等已成為中國革命歷史教育的重要基地。呂梁特產豐富,交城棗和柳林棗、汾陽核桃、柳林紫皮蒜、臨縣紅皮蔥和紅尖椒等,還有馳名中外的杏花村汾酒、竹葉青酒等,具有開發旅游商品的潛在優勢。蜚聲海外的孝義皮影、木偶,臨縣傘頭秧歌,柳林黃河旋鼓等民間文化藝術更是展現了黃土文化的渾厚淳樸。
呂梁山川壯麗、自然環境優美。國家級風景區北武當山崢嶸雄偉、奇石林立,被譽為“三晉第一山”,是我國北方道教圣地之一。山西惟一的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龐泉溝,是中國特有的世界珍禽褐馬雞的主要棲息地。龐泉溝自然保護區是全國八個鳥類保護區之一,保護區內風光迤邐、植被茂盛,擁有極高的科研和觀賞價值。黃河流經呂梁與陜西交接之處,兩岸山高逶迤、峽谷深長,河流跌宕起伏、氣勢雄渾,令人嘆為觀止。
日漸升溫的周邊市場是呂梁旅游產業“借橋過河”的契機。據調查,呂梁市旅游客源95%為國內游客,其中49%為呂梁本地游客,20%來自太原,海外客源主要來自于日本和港澳臺地區。近兩年,隨著休閑度假旅游的火爆,呂梁市的蒼兒會、龐泉溝、北武當山、卦山、玄中寺等景區景點在夏、秋兩季逐漸成為一條熱線。這就預示著,呂梁作為太原市“后花園”和晉中晉商民俗旅游、臨汾尋根覓祖旅游的策應區域發展前景十分樂觀。
不斷涌進的民間資本是旅游資源深度開發的保障。近兩年,煤焦、冶煉、建材等傳統產業市場看好,但產業環保政策的剛性約束越來越大,一些資產雄厚的民營企業和境外企業開始進入旅游開發和餐飲服務領域,全市旅游基礎設施投入快速增長,一些重點景區景點的深度開發進程必將進一步加快。
旅游業發展待解難題
基礎設施嚴重不足,景區景點配套建設較為滯后。在道路交通上,全市交通以公路為主,雖然307國道橫穿而過,夏汾高速公路通車,孝柳鐵路貫穿全境,但呂梁境內公路建設存在一定問題,如公路的質量存在問題,而且道路狹窄,路況不佳。另外,旅游基礎配套不健全,如很多景點沒有吃、住、購物場所,甚至沒有廁所;大多景點通訊設施不夠完備,手機信號較差。景區景點食宿條件、安全保障、標識系統以及娛樂康體設施、商業服務網點等配套設施落后,難以滿足游客的要求。
旅游產業化程度低下,從業人員素質有待提高。景區工作人員與游客時有沖突發生,并存在亂收費現象,在某些相鄰景區存在門票通用但價格不同的現象等。景區景點管理上不到位,隨意性強。旅游企業發展無序,以旅行社為例:我市已經發展有38家旅行社,但普遍規模較小、質量較差,客源輸出多,引進少。產業化程度十分低下:呂梁文化內涵發掘得十分有限,資源特色體現不充分,包裝設計品味不高,宣傳促銷力度不大,產業效益比較低下,社會資本投入積極性不高,相關產業跟進步伐緩慢,豐富的資源優勢難以轉化為經濟優勢。
資金投入不足,旅游發展環境差。固定資產投入是旅游業發展的重要動力,目前我市旅游業發展的最大問題是基礎設施嚴重不足、需資金投入發展基礎設施建設,而引資手段單一,沒有充分利用當地的民資,當地的民營企業家很難融入旅游建設。旅游發展與當地聯系不強,當地居民沒有很好地融入旅游業的發展中,在旅游發展中收益不大。旅游發展環境差,由于一些地方融資環境很差,與投資商溝通不好,而且基礎設施本身不完善,容易影響投資商的信心。一些旅游景點的開發沒有進行市場預測、可行性研究,對項目發展潛力、投資回收期、投資收益等指標也沒有進行科學的分析和量化,使僅有的投資也顯得盲目。
探索旅游開發對策
旅游開發,規劃先行,對全市景點應進行科學統一規劃。旅游區開發與建設,編制總體規劃要能夠更好地推動和實現旅游開發計劃和發展目標,確保旅游資源的優化配置,使其實現最佳利用價值,同時把旅游所產生的消極影響降低到最低限度。應加強與各大專院校的合作,聘請專家對全市景區進行統一科學規劃,科學合理開發每處旅游特色資源,形成特色。創立典型旅游點,通過以點帶線,帶動全市旅游的發展。
拓寬引資渠道,加大資金投入,加強基礎設施以及配套設施建設。堅持“發展靠旅游,旅游靠引資”的觀念,堅持用環境招商、政策招商、誠信招商、服務招商,堅定不移地把招商引資作為大事來抓,進一步提供優惠政策,吸引外資進入。以“誰投資,誰收益”為方針,吸引民間資本的融入,這不僅會推動旅游業的發展,也會增加呂梁人民的收益。強化政府引導和服務,加大政府資金對旅游的投入,增加財政對旅游的傾斜。總之,以“三資”——民資、外資、國資為一體,加大對各景點的投資力度。加大交通設施的投入,保證各段公路的質量,拓寬公路,保證公路的暢通,更新沿路客車,提高客車服務質量。加大通訊設施建設,擴大聯通、移動、電信信號的覆蓋率,提高通訊服務質量,為旅客提供最大的便利。加大娛樂休閑設施建設,興辦酒店、飯店,尤其要發展農村家庭式飯店,提高服務質量,完善必要的娛樂休閑設施,最終使游客進得來、留得住、花得起、帶得走,給旅客帶來最大的享受。
深入挖掘旅游資源文化內涵,旅游產品的開發要突出個性和表顧共性。在旅游產品要素中,個性是決定旅游產品的特色所在,是招徠游客的“賣點”,是形成品牌的核心內容,也是市場促銷的主題。共性是游客心理認同的基礎。在我市的旅游產品開發中,絕對不能像撒胡椒面一般,把所有景點都列入發展戰略之中,而要利用旅游產品的個性,樹立特色產品。通過綜合分析,確定發展對象,然后通過各種現代宣傳手段,如拍記錄片、制作歌曲、報紙宣傳等方式打響有效的宣傳戰,千方百計樹立呂梁品牌形象。通過深入挖掘旅游資源文化內涵,精心設計特色旅游線路,加大產品包裝營銷力度,加強企業規范化建設,整頓旅游綜合環境,著力解決旅游品牌名聲大、環境差、效益低的問題。
加大宣傳力度,創精品旅游景點,開發特色旅游紀念品。主動探索市場規律與消費者需求,豐富宣傳手段,建立各個景點的旅游網站,通過互聯網推出呂梁特色旅游欄目;通過專題影視、各種旅游節,主動走出去,加強與其他城市旅行社的聯系,確立呂梁旅游景點應有的地位:一是實施“一三三”戰略。即以離石區為中心(一個中心),以方山、交城、汾陽為重點(三個重點縣市),以北武當山、龐泉溝、酒都杏花村為品牌(三個品牌),全面推進景點建設。二是著力打造“自然生態文化游”、“古街古渡古鎮游”、“酒都杏花村觀賞游”和“呂梁革命老區游”等精品旅游線路。還可以結合特色農業發展,發掘傳統文化底蘊,開發帶有呂梁地方特色的農副產品和旅游紀念品,著力解決旅游商品市場發展帶來的問題。例如:野山菌類要細挑選、精包裝,紅棗、核桃等要能即摘即食,小雜糧系列要打綠色牌、做成小包裝,剪紙、皮影要圍繞特定選題加快系列化開發。
旅游經濟的開發要做到可持續發展。旅游業的發展應兼顧經濟,覆蓋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兼顧短期效益和長遠利益。因此,旅游資源開發應與環境治理和生態保護同步。我市旅游經濟潛力的挖掘,除了加大對離石周邊旅游資源的開發和建設,更要注意市政府所在地離石的特殊位置,離石的城市建設和綠化要不竭余力,努力建成“花園式城市”,為呂梁旅游產業的做大做強提供保障。
三分鐘 知曉呂梁事
ID:llkb2015
長按左側二維碼關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