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任務 新要求 ? 臨縣“十大富民工程”確保全年32000人穩定脫貧
| 招商動態 |2017-05-27
臨縣聚焦精準脫貧主線,按照市委、市政府“新布局、新發展、新形象”總體要求,把握重點、突破難點,湫河兩岸全面鋪開經濟林提質增效、大產業培育、易地扶貧搬遷等十項富民工程,為實現今年3.2萬人的脫貧任務和五年脫貧摘帽目標起好步開好局。
1
實施經濟林提質增效工程。在紅棗產業上,搞改良,拓市場,創品牌,今年在沿黃棗區實施紅棗經濟林提質增效5萬畝,到2020年,全縣有機紅棗林面積達到10萬畝,紅棗標準化管理達到20萬畝,鮮食品種改良10萬畝,大形化木棗改良10萬畝。在核桃產業上,每年新增優質核桃林5萬畝,每年新接換優2萬畝,完成有機核桃林基地認證5萬畝。到2020年,全縣優質核桃林面積達到50萬畝,產量達到2400萬公斤以上。
2
實施大產業培育工程。今年,鋪開總投資671.53億元的99個重點項目,到2020年工業總產值達到45億元。做強畜牧產業,加快舍飼養羊基地縣建設,大力推廣母羊租賃、湖羊“1264”等養殖新模式,今年新建標準化羊舍5萬平方米,新增肉羊育肥場25個,發展1000只以上的種羊場10個,發展構樹種植5000畝,培育5萬噸以上的飼草加工企業3戶,推進肉羊養殖規模化、園區化發展。做優種植產業,堅持以綠色有機生產為導向,在安家莊、青涼寺、雷家磧等鄉鎮發展綠色谷子1萬畝,在白文、城莊等鄉鎮推廣種植綠色馬鈴薯2萬畝。同時依托臨縣千山菌業、豐林現代農業等龍頭企業和專業合作社,在白文、城莊等鄉鎮發展食用菌500萬棒。
3
實施易地移民搬遷工程。采用“大縣城引領、重點鎮承接”梯次推進模式,全力實施“一城五鎮”(其中“一城”為“城莊—縣城—三交”城鎮帶走廊,“五鎮”為克虎、兔坂、劉家會、林家坪、磧口等五個中心鎮)易地扶貧搬遷計劃,完成5070人的搬遷任務。
4
實施光伏扶貧工程。緊緊抓住臨縣在全市率先啟動光伏扶貧縣的重大機遇,選擇白文、城莊、三交等交通、并網條件好的鄉鎮,實施2—3個10—30兆瓦大型地面光伏電站,同時,以鄉鎮、行政村為單位布局一批中小型地面光伏電站,實現貧困村光伏扶貧全覆蓋。
5
實施教育扶貧工程。治貧先治愚,扶貧先扶智,圍繞“輸出一人、脫貧一戶、帶動一方”目標,依托白文職業技校培訓基地,落實國家、省、市促進就業創業政策,鼓勵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今年計劃完成新型職業農民培訓、農民素質培訓等各類培訓2.22萬人次,城鎮新增就業3000人,轉移農村富余勞動力3800人。
6
實施衛生扶貧工程。投資2.2億元完成新城大醫院建設運營,啟動第二人民醫院住院樓改造項目,建設衛生監督所、急救中心和三交、磧口衛生院中醫藥館,全年完成105所村級衛生室改造項目,使貧困村村級衛生室全覆蓋,實現分級診療,有效解決貧困人口看病難和看病貴的問題。
7
實施生態扶貧工程。全縣樹立“大生態”理念,加大生態治理力度,合理利用生態補償和生態環境保護工程資金,全年完成造林面積6.55萬畝,重點打造西縱高速臨縣段綠色通道走廊,開展街景美化、綠化工程,逐步形成“城在綠中、綠在城中”的城市綠化新格局,使居住在生態脆弱區的貧困人口如期脫貧。
8
實施金融扶貧工程。進一步加大金融扶貧力度,開展“助保貸”“強農貸”“富民貸”業務,解決中小微企業、涉農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同時,加大招商引資力度,推動產業優化升級,帶動貧困人口脫貧致富。
9
實施基礎設施工程。大力實施“四網覆蓋”工程,提升鞏固基礎設施服務功能,持續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真正讓農民普遍住上安全房、喝上干凈水、走上平坦路、用上清潔能源、過上美麗宜居鄉村生活。
10
實施社保兜底脫貧工程。全縣建檔立卡貧困人口中有喪失勞動能力的近3萬人,統籌謀劃、完善機制、多措并舉,以社會保障兜底脫貧,實現農村低保線和貧困線“兩線合一”,確保他們如期脫貧。
項目是基礎,落實是關鍵。臨縣廣大干部積極發揚“馬上就辦,真抓實干”的精神,把握關鍵點,牽住“牛鼻子”,精準發力,對癥下藥,發動群眾一起干,確保脫貧任務圓滿完成。
受蘋果公司新規定影響,微信 iOS 版的贊賞功能被關閉,可通過二維碼轉賬支持公眾號。
